銅砭刮痧治療原發(fā)性痛經
中醫(yī)對痛經的認識:參照《中醫(yī)婦科學》痛經診斷標準:在經期或經行前后,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,甚至劇痛暈厥者。分型:腎氣虧損型、氣血虛弱型、氣滯血瘀型、寒凝血瘀型、濕熱蘊結型,女性以肝為先天,肝藏血,痛經主要由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月經以血為本,以氣為用,沖任血盈,溢于胞宮,出于陰道,是為經水。經血的運行與聚散,均賴于氣。若氣血充沛,氣順血和,則經行通暢無阻,自無疼痛之苦。如氣虛血少則血海虧虛,氣滯血瘀則經行不暢,便可引起痛經。
痛經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
1、實證主要有氣滯,瘀血,寒凝,郁熱四種情況,各證間又互有兼夾。
2、虛證可分為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、沖任虛寒。按現代醫(yī)學可分為原發(fā)性痛經(功能性痛經)和繼發(fā)性痛經(器質性痛經),前者盆腔器官正常,多見于未婚未育婦女,后者多有盆腔器官器質性病變(如炎癥、子宮內膜異位等),以中醫(yī)八綱辯證論治,常有良效。
痛經治療:以調理氣血、通經止痛為要旨,首先要通,通則不痛。虛則補而通之,實則行而通之;寒者溫而通之,熱者清而通之。
基本信息:李某,女,19歲,學生。
主訴:經行腹痛,伴惡心嘔吐、末次月經8月1日、經量少夾血塊。
現病史:四肢厥冷。
相關查體:舌淡苔厚白,脈弦、面部痤瘡,神清、精神可,納眠可、大便秘、小便正常。
刮痧方案
1. 背部督脈、膀胱經全刮、開四穴:大椎、大抒、膏肓、神堂滋陰安神,雙側刮過液中線,肝區(qū)脾區(qū)全覆蓋,加強肝臟解毒功能,重刮八髎,臀部刮透。
2. 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,重刮右側尺澤(引血下行)、支溝、曲池、合谷。
3. 任脈、沖脈:重刮氣海,中級、關元、加刮經外奇穴:子宮,(養(yǎng)血調經、培元暖宮)。
4. 足陽明胃經、肝經、膽經、脾經、腎經、膀胱經,重刮梁丘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血海、照海等。
按語:本案患者正值學生期,壓力較大時期,“思則氣結”,加之青春期情緒易波動,肝氣易郁而不舒,經行之時,血海滿盈,氣機更易壅滯,血欲行而不暢,故不通而痛,經量少,色黯夾血塊;經行沖氣旺,“沖脈隸于陽明”,胃氣隨沖氣上逆則惡心嘔吐,因而本病的治療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,疏肝解郁、調理脾胃、溫固腎陽使瘀去滯通,胞宮胞脈氣血調暢而達到痛消病愈。
(主要參考文獻:胡楊,劉欣欣.銅砭刮痧治療原發(fā)性痛經的臨床觀察【J】贛南醫(yī)學院學報,1001 -5779(2022)04 -0382 -04)
文字:朱春艷
編輯:曹亞丹
責編:黎倩平
審核:孫 俊